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實體經濟的基石,是立國之本,也是強國之基,作為其載體的制造業園區路在何方?賽迪顧問先進制造業研究中心提出了“蝶變規律”模型,“蝶變模型”不僅探索了先進制造業園區如何可持續發展的問題,也探索了制造業園區如何向先進制造業園區躍升的問題。
制造業園區邁入先進制造業園區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,核心在于產業結構優化。所謂產業結構優化,是指通過產業關系的調整使投入要素高效產出的過程。產業結構優化通常具體表現為:第一,要素重置,根據需求和技術等動態調整要素布局,最終得到帕累托改進①以使產業結構趨于合理化;第二,生產水平改進,通過對生產設備進行技術改造,提升、完善生產工藝等提升產業高度;第三,產業協作水平提升,產業鏈條更加完善,分工更加精細,企業間、要素間網絡化協作水平更高,產業高度隨之提升。那么,制造業園區如何進行產業結構優化,邁入先進制造業園區,有以下三條路徑。
一、以“數字+科技”賦能制造業,推動傳統園區走向智能化轉型之路
傳統制造業園區轉型升級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,一是在生產制造各環節全流程進行智改數轉,打造機械化工廠、智能化工廠,甚至無人化工廠,提升產品合格率及生產效率。二是以數字化為工具進行資源高效整合,解決企業、土地、資本、技術、勞動力之間的聯通問題,從孤島式制造體系轉變為網絡化協同開放制造體系。三是引入高校及科研院所進行共性技術研究,依托龍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建設高水平研發平臺,注重基礎創新和應用創新之間的銜接。
二、以延鏈發展接續產業,引領資源型園區走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之路
資源型園區可借助向產業鏈中下游延伸實現產業結構優化,從礦產“坑口”轉變為高質量發展“高地”。一是以豐饒的礦產資源為基礎延伸產業鏈條,發展高端精細化學品、高附加值能源產品、新材料等產業。二是依托園區工業用地指標,積極引進與園區能源、企業關聯度高的大型項目和龍頭企業,形成多元化、高度關聯的產業鏈。
三、以轉換生產制造模式,促進勞動密集型產業園區走向效能提升之路
勞動密集型產業園區可通過轉換生產制造模式進行產業結構優化。一是初級形態“分散設計,集中生產”,即企業自行進行工業設計、產品設計等,將生產環節集中在一個或幾個工廠中,既可提高產品質量、提升生產效率,也可將制造環節從企業中剝離,使其聚焦產品研發創新、設計和品牌打造等。二是進階形態“網絡化制造聯盟”,由單一制造工廠擴展為多專業化公司協作,將各類型業務進行集成,實現各環節并行組織且協同優化。
注:
①帕累托改進:是指在經濟活動中,不使其他個體受損的情況下,至少有一個個體受益的狀態。